這100名抗戰老兵的手印,是從600余份參加過抗日戰爭的老兵手印中精選出來的,其中包括參加過淞滬會戰的抗戰老兵及蔣介石專機駕駛員等。曾經擔任過蔣介石警衛連長的94歲抗戰老兵郭文俠先生也專程從四川來到上海參加捐贈活動,共同銘記抗戰歷史,并現場采集制作了其本人的紅手印。
這100名抗戰老兵的手印,是從600余份參加過抗日戰爭的老兵手印中精選出來的,其中包括參加過淞滬會戰的抗戰老兵及蔣介石專機駕駛員等。
據介紹,中國十四年抗戰,成千上萬的抗戰軍人與侵華日軍浴血奮戰后有的血灑疆場,有的解甲歸田,默默無聞地被歲月淡忘,其中包含了眾多抗戰老兵可歌可泣的抗戰經歷、彌足珍貴的抗戰史料和抗戰文物。四川省抗戰歷史文化研究會長期致力于抗戰歷史文化研究,一直在搜集、整理和研究抗戰老兵的口述資料。
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與四川省抗戰歷史文化研究會、中鴻億博集團還計劃共同前往四川瀘州,采集采訪曾經參加過淞滬抗戰的四川唯一健在的老兵張明恕的手印并全程拍攝記錄他的抗戰經歷。
本次捐贈收集的抗戰老兵手印,以及相關音像與文字資料,將會在淞滬館二期展覽中展出,將極大地豐富展示內容與形式。
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是全國唯一反映兩次淞滬抗戰的專題紀念館,坐落于昔日上海軍民浴血抗戰的主戰場——寶山境內。紀念館采用塔館合一的建筑風格,建筑面積3490㎡,展廳面積1500㎡,室外展示區域近8000㎡,與上海淞滬抗戰紀念公園形成“館園合一、文綠結合、史藝并舉”的模式。自2000年1月28日建成開館以來,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2014年被國務院命名為首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是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上海黨史教育基地、上海市志愿者服務基地。
紀念館共11層,1—2層為陳列區,3層為館藏區,4層以上為塔式建筑。1—2層專題陳列《血沃淞滬——淞滬會戰主題展》,由“中國抗日戰爭的爆發”、“八一三淞滬會戰”、“上海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潮”、等七個部分組成。陳列以文物、史料、圖片為主,有抗戰時期往來的電文、手令、戰役總結、官兵家書等文書,戰前敵我雙方及德國顧問團繪制的軍事地圖、嘉獎令、電影膠片以及軍械、軍服、繳獲的日本軍旗等。同時,以新增抗戰題材藝術作品充實展覽,并輔以聲、光、電互動手段以及新媒體導覽系統,用先進的陳展理念,真實客觀地展示了八一三淞滬會戰的歷史原貌,將“血沃淞滬”的歷史真相昭示天下,激勵華夏子孫“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
室外展示區包括:雕塑《結1937》、《淞滬戰歌》浮雕墻、《歷史漣漪》、《匯聚》勝利之火、《警世鐘》、《抗戰文化藝術墻》以及由《歷史之門》、《上海淞滬抗戰紀念碑》、《淞滬軍民抵抗日軍》組成的藝術裝置。作為上海市重點文博場館,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始終注重發揮紀念館在“加強社會精神文明建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方面的積極作用,致力建設成為“一個中心、四個基地”,即淞滬抗戰史展示中心和淞滬抗戰史研究基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國防教育基地、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基地。
本文部分圖片和部分文本使用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公眾號—淞滬館的相關文章內容,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